廠商撒錢買評測? 前IGN資深編輯談《最後生還者 2》評價風波

2020-06-17 | 會打字的兔子

    《最後生還者 2》雖然還未正式推出,但大多數的媒體測評報導都給了滿分的評價,讓其在近期成了熱門話題之一。但也因為大量的滿分評價引來了不少玩家的質疑,認為是發行商給了媒體不少好處才導致幾近一面倒的滿分評測結果。 <


  而隨著遊戲成了熱門話題後,玩家的質疑也吸引了一些遊戲界的資深編輯出來發聲,其中一位便是前 IGN 編輯兼主持人 Alanah Pearce,她在近期注意到了玩家對《最後生還者 2》評測報導的不信任,便在今日釋出了一段影片,透過自身過往的經歷來談論本次的爭議。 <


  Alanah Pearce 首先表示自身並不會給予《最後生還者 2》滿分的評價,但她相信大多數的網站所給予的評價都是出自於編輯自身的想法,而非其他因素外力壓迫所導致。她接著以自身在 IGN 工作的經驗來解釋並不是滿分就代表完美,10 分只能代表是款值得列為榜樣的傑作,並不是玩家所想的 10 分就是完美無缺的評價,且自身也認為十全十美的遊戲並不存在。
1592329272328 IGN 的 10 分並不代表完美,而是編輯極為推薦且可能成為經典作品的傑作評價
  而她也認為另一項玩家時常參考的指標 metacritic 也有著些許缺陷,該網站會統整各個測評報導所給予的分數來統整評分,但並不是每個網站的評測文章分數都是等值的,像是 IGN 本身這類較為知名網站所給出的評價分數就比其他網站佔有更多的比重。此外,像是 Polygon、Kotaku 以及 Vice 等知名網站都是以單純文字的形式來呈現結果,metacritic 針對這類報導的處置便是自行為其訂立分數以方便做統整。她認為綜合這兩項要素,metacritic 本身也並不能算是公正的評價指標。
1592329535612 metacritic 雖然採用了多家媒體評分來做統整,但還是有些缺陷存在
  至於普遍大眾對於《最後生還者 2》評測報導的看法,她表示 Sony 並不會因為網站給了滿分的評價而給予更多好處,而玩家若對於評測內容限制有所不滿,應當向 Sony 表達不滿而非各個新聞網站,因為評測內容之所以受限也是因為 Sony 訂立了保密協議(NDA) 不讓媒體評測遊戲的後半內容和劇情所導致的結果,而這項作法便讓玩家無法看到完整的評測內容來做出購買選擇。   她也以自身的 IGN 工作經歷為例子,表示當時自身在發表評測文章批評《質量效應:仙女座》的表現時並不在乎是否得罪 EA,其所懼怕的是玩家對於新聞會有什麼反應,而她也相信當這些編輯給予《最後生還者 2》高分的評價時,腦中所想的也不會是 Sony 會有多開心,而是恐懼地想著玩家會對文章做出什麼樣的反應,但他們還是得堅持自己的想法和體驗來做出評測新聞。   Alanah Pearce 隨後也表示玩家不能要求各個編輯以最誠實公正的角度來撰寫文章,卻又因為其所呈現的體驗分析與自身有所差異而謾罵打壓他們,認為這是一件相當矛盾的作法。而她也強調在 IGN 任職期間並沒有見過任何一篇評測文章是收了廠商好處而撰寫,給予的評測分數也不會被迫改寫,只被要求誠實寫出自身對於遊戲的感想和體驗。   她也表示雖然確實有玩家會依據評測內容來決定是否要購買遊戲,但就觀察數據來看,評測文章並不會對遊戲的銷售量帶來太大的影響。對此她便舉了《星際大戰:戰場前線 2》為例,即便撰寫了文章指出內購系統的種種問題,讓大量玩家不滿 EA 的種種回應和態度,遊戲還是完全不受影響的大賣。
3743811 《星際大戰:戰場前線 2》的內購系統設計在當時可是帶來了不小的風波
  她接著以《最後生還者 2》作為另一項例子,表示即便有劇情內容外流的問題,遊戲的預購狀況也並未受到影響,預購數量還超越了《漫威蜘蛛人》,而這些都是在評測報導釋出前就已經發生的事,讓她認為評測文章並沒有玩家想得如此具備影響力。而本次《最後生還者 2》評測所帶來的風波,她認為只是單純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而導致的結果,並不是大眾所想的那樣黑暗。   筆者認為不管是什麼樣的事物都會有不同的觀點,即便是遊戲也不例外,每一位玩家所得到的體驗往往都有所不同,但這些「不同」的價值並不在引起衝突和紛爭,而是讓玩家更能互相探討並更全面的看見遊戲的全貌,進一步感受到製作團隊的心血結晶。若還是認為評測文章都不可信,《最後生還者2》將於 6 月 19 日在 PS4 平台上獨家推出,各位不妨親自體驗看看,用自身的感受來評斷遊戲是好是壞吧。

留言回應